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有潜在购买意向的平台消费者,从而突破农产品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推动形成大规模、多对多的匹配。
“我们会根据‘农货中央处理系统’里各农产区和新农人数据,利用平台激励系统,鼓励商家平价大量出货,平抑市价。”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介绍,“农货中央处理系统”包括由拼购与游戏模式、消费者组成的前端,农产区、农户与新农人、品牌、订单和激励系统相关的中端以及物流、客服等组成的后端。
正是这种理念和模式的创新,推动各种农产品在拼多多平台4亿多消费者组成的全国大市场中迅速铺开,带来了需求端的“微革命”,打通城乡“消费扶贫”的新模式。
“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信息和巨大的需求信息对接起来,降低交易成本,促进产品流通,拼多多等平台型电商起了巨大作用。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认为。
据了解,2018年度,仅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,累计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数逾9亿笔,占据整体农货订单的38.82%。上海地区多次出现同个小区通过“拼单”方式包下一片果园的盛况。拼多多由此打造了一个农户直连小区的农产品高速上行系统。消费端的需求变革深度融入日常生活,也实现了可持续扶贫,带动了乡村振兴。
“新品牌计划”探索制造业“供给侧改革”
从2018年开始力推的“新品牌计划”则是拼多多在制造业领域尝试的一次“供给侧改革”。
所谓“新品牌计划”,是指通过需求大数据指导优质工厂培育新产品和新品牌,该战略在互联网和制造业内引发强烈反响。针对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工厂品牌,拼多多推出了一系列帮扶计划,包括大数据支持、专家诊断、研发建议等,并在一定范围内倾斜流量、推荐资源,以增加商品曝光度,支持其品牌化建设。结合需求信息开发更适合新电商人群的专供产品,实现以需定产。并从工厂供给侧入手,通过需求来指导生产,探索全新的供需模式。
“新品牌计划”的突破点在于生产可视化平台,即通过直播技术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,令产品设计、生产、制造全流程可视化。
对此,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,通过该模式进行品牌的孵化与培育,电商平台可以直接与工厂合作,缩短供应链,在供应链端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的品质。“对供应链的延伸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其在三四级城市的下沉,通过培育孵化“拼品牌”,他们能够更好地从源头把控商品品质,缩减商品成本”。
深圳市家卫士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扫地机器人生产厂商,也是初尝“新品牌计划”甜头的第一批企业之一。“拼多多会提供给家卫士海量的用户群体数据,根据这些用户数据能够构建消费者画像,进而定制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扫地机器人。”家卫士营销中心负责人阙建龙说。
“基于新电商创新的供需模式,拼多多正致力于通过需求侧的改革推动中小制造企业的供给侧改革,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,让价值回归生产与消费两端。”达达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