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sunny在做一个微信的小程序商城,叫阳光奇异果优选创意商城(英文名叫:sunkiwi shop,有英文名感觉洋气一点),名字有点长,但也很好记的。
整个商城的运营是公众号+朋友圈+微信群+H5宣传+商城系统。我把这套组合称为:社交电商的立体营销。
传统电商以商品为核心,人在找商品,形成了淘宝这类拥有大型流量的平台,从而造一个效应,平台流量越多,进驻的商家越多,进驻的商家越多,流量也越多。这就是互联网上半场电商的玩法。
哪么互联网下半场电商应该怎样寻找新的流量入口?新的流量入口在哪里?
互联网的下半场会是平台流量转变成私域流量,社交电商将会颠覆传统电商。货在找人,产品无限接近人,这是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的最大区别,以商品为核心转变成以人为核心的社交电商正在崛起。
1
所有呼声都源自小程序,也指向小程序。小程序+电商,拼多多借此一骑绝尘,永辉借此打通智慧零售任督二脉,连网红作家咪蒙都对它寄予厚望。对于那些已经被电商巨头垄断多年、蚕食多年、甚至蹂躏多年,仰望苍穹找不到出路的电商玩家来说,小程序像一片绿洲。
小程序电商就像10年前的淘宝,自由生长,有很多草莽,也有很多正在成为传奇的路上。正是如一场无主题变奏,谁都不知道小程序电商接下来会走向哪里?在城墙高高筑起之前,一切创新都在这里,一切的机会近在眼前。
有另一种声音,认为小程序只是工具,不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社交电商,最缺的仍然是流量,而中间最擅长运营流量和商业转化的依然是阿里。“搜索是精准导向商品的核心,小程序电商仅仅是一种补充业态。”
但没人否认小程序是一块巨大的市场,而区别于此前APP为载体的移动电商,微信用社交死死的卡住了流量的命门。中国互联网11亿用户中,微信月活用户已达到10亿。
显然,微信是互联网里覆盖范围最广、深度率最高、使用频次最高、碎片化场景结合最紧密的基础设施,且没有之一。
2
小程序就是微信的进化和延伸。如果说微信是圈地(实际上是圈用户)做生态,小程序电商则是做商业地产。
“淘宝等平台电商是流量,腾讯的微信里是流量池。”巨头也为流量焦虑的时代中,流量和流量池,一字之差,逻辑完全不同。
淘宝流量的留存难以被运营,但微信则像一个蓄水池,能通过公众号、社群、个人号把粉丝沉淀下来。微信自带强社交关系,解决了电商的信任问题,并能进行用户裂变,淘宝流量则无法裂变。
3
小程序的不断迭代,针对电商提供更多玩法。营销本质是交易,交易里最大的是电商。小程序迭代,越来越适合做电商,做零售。
仅今年上半年,小程序进行30多次迭代,包了几十项功能的增添,入口超过了50个。微信小游戏跳一跳,以2000万的高价广告费接入耐克,让耐克有三天呈现机会。这预示着,小程序进入到“变现”时代。
小程序的资产轻的特点,更受投资人和使用者欢迎。
名水果连锁品牌“百果园”开发的电商小程序上线半年用户突破180万。而一直聚焦线下门店经营的“百果园”电商销售额从千万级到了11亿元,单日峰值突破20万单。
《时尚芭莎》前执行主编于小戈,没有推广经费,没有百万级粉丝下创立电商小程序“大眼睛买买买商店”。4万粉丝6个月卖出6000万流水,小程序的销售转化比是原文链接高500倍,激活了订阅号内容沉淀积累的沉默潜在消费力。
4
市面上有一些误区,不少的开发者鼓吹小程序无所不能,“唯小程序论”,实际上一个商家如果想基于微信生态做好网上营销,公众号、朋友圈、微信群、小程序、H5商城是一体化的,本质是立体营销,商家必须把这几个能力串联起来,形成“网络效应”。
商家做社交营销,思路是“货无限接近人”,客户在哪里就应该去哪里营销。而在微信生态内,公众号的图文群发、朋友圈的老客户互动、小程序的自主访问和分享传播,都是非常重要的客户“接触点”,需要通盘运营。
例如,客户打开公众号,就能看到商家的资讯。逛朋友圈,能看到群发的优惠信息,如果有门店,再通过小程序电商,把客户带到门店里。商家要想尽办法出现在客户面前,微信、微博、支付宝、抖音、头条等平台,要一体化的来看。
立体营销是对传统电商营销思路的颠覆。
提起社交电商,自然要谈拼多多,拼多多被外界认为是腾讯在电商领域对付阿里的桥头堡。
这家成立于2015年9月的社交拼团电商平台,用户量在一年内突破8000万,两年拥有了3 亿用户,增长速度大大超出预期。通过分享、裂变,“低价获取流量,高效分发流量”,拼多多在阿里和京东的巨头夹缝中异军突起,攻城略地。
小程序给社交电商提供更优质的土壤。
“小程序才是社交电商的主战场。” 腾讯创立了长久且聪明的生态:小程序不应该被孤立看待,应该把小程序+朋友圈+公众号+微信群看成整体产品。出口打开后,朋友圈、微信群,卖货都需要电商,小程序是未来微信这个链条的基础。针对流量的吸引和深挖,形成合力。
sunny也在做一整套基于小程序的立体营销方案,大家有兴趣可以加关注我,我们持续更新相关内容。